学校首页
 首页  部门概况  民主党派  校知联会  党外知识分子  民族宗教  下载专区  全文检索  学校主页 
 人物风采 
 工作动态 
 统战要闻 
 党建园地 
工作动态
【大漠芳华】在尼雅河畔播下希望的种子 赴新疆实习支教团民丰分队支教心语
2021-12-21 16:12 张风玲  校园网

      2021年9月15日,由我校55名师生组成的学校第三批赴新疆和田地区实习支教团顺利抵达和田,开展为期3个半月的实习支教活动。目前,支教活动渐入尾声,支教团大学生与当地学生面对面、手拉手,心连心,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在支教路上,这些大学生们陪伴当地学生一起成长,他们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。近日,党委宣传部和赴新疆实习支教团联合推出“支教心语”系列,将支教团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,作为最珍贵的回忆,怀念和珍藏。“太谢谢你了老师,太谢谢你了。我这次期中考试语文成绩进步了40分。我之前是不太喜欢语文的,所以成绩一直很低,但是您没有放弃我,上课主动叫我回答问题,下课找我到办公室谈话,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重视,所以我的成绩也上升了!”阿尤普江双手合十,真诚地向民丰支教队队员刘芮瑶道谢,眼神中充满着感激与兴奋。

播种远赴千里之外,坚定支教初心

      民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,自然环境恶劣,而位于民丰县的尼雅河发源于昆仑山,向北流淌,最终消失于民丰县城区以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。老一辈新疆建设者们顶烈日、忍严寒、凿昆仑、破巨石、修渠道,奋战了整整5年在尼雅河人工开凿出一条长达5656米的饮水隧洞,引来昆仑山的长流水,滋润了尼雅灌区万亩良田。今年9月,天职师大11名师生从天津远赴民丰县,一起在团旗下立下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誓言,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使命,学着前辈的样子,在尼雅河畔播种希望的种子,在美丽民丰开出火红的团结之花。

      “支教不只是教书,更重要的是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,”这是民丰支教小分队梁爽的支教初心,也是所有成员的支教初心,此次来到新疆支教,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拿起行囊,远离母校3800多公里,奔赴理想,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,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
萌芽:重视基础教育,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

      艾斯凯尔江,高三(1)班的小伙子,在期中考试后,他拿着卷子低着头对支教队员张钰伟说:“老师,这次数学成绩其实不是我的真实成绩,是因为看了其他同学的试卷,我数学基础一直不好,您可以从头开始教我吗?我想学好数学。”从此,张钰伟一有时间就给艾斯凯尔江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讲解。有一天,艾斯凯尔江说:“老师,我现在好像有一点喜欢数学了。现在上课可以听懂了,也跟得上了,谢谢您。”

      “老师,你的普通话说得好标准,我能不能和你学习国语,”于米提江一下课就来到队员孔佑思跟前,看到于米提江的课本上密密麻麻画满各种符号,眼神里充满想要学习的渴望,孔佑思和于米提江约定只要下课期间都可以来办公室。后来,每到下课于米提江都能带着新的问题来,慢慢地次数多了,他从最开始的拘束变得更加的自然,他们的交流也从书里说到了书外,孔佑思向于米提江介绍国家政策、浏览大城市的美景以及即将运行的和若铁路,于米提江也变得越来越自信。于米提江说:“谢谢你老师,你让我知道了只有学好普通话,我才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与更多人交流,我想考入大学,练好本领,以后为家人、家乡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

浇灌:突出职业教育,动手动脑全面发展

      支教队员张健健讲授的是《汽车构造与拆装》,他的想法很简单:千讲万讲,不如让学生动手实践一遍。因此,经过与学校领导协商,争取每周两次去校外进行实操训练。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,学生们收获满满。高二(4)伊尔夏提江说:“老师,现在发动机拆卸与安装我已经完全掌握了,我要再努力一点,我想去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习,将来我也要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老师。”

      支教队员吴娟娟讲授的是《计算机应用基础》,重点教授word、excel、ps等基础应用,带领同学们学习网线制作等硬件设备。为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兴趣,在制作的课件中插入一些“抽奖”“希沃趣味竞答”“学生快闪介绍”“班级合照PPT影集”“制作网线”等内容,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的魅力。下课后,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地跑来询问问题,有学生匿名写了一封信:“自从你出现在我的世界,从孤独的世界到现在充满爱和幸福,你是我的老师、是我的师傅,教给我知识,你是我心中的偶像。”

开花暖心关爱,结下深厚师生情谊

      高二(1)和高二(2)班的学生经常会给支教队员罗玲玲写信,告诉她一个小秘密或者生活中碰到的人际交往等问题,罗玲玲耐心解答,成为学生的知心姐姐;支教队员张文芊看到学生的手受伤,主动给学生买创可贴,看到学生大冷天露脚脖,主动送上厚实的袜子。当学生们得知支教队员吕久良马上要回天津,很多同学都舍不得,流下不舍的泪水。学生们也把支教队员当作亲人和朋友,吕久良被学生盛情邀请到家中做客,端上一碗地道的拉面,围在炉火旁畅聊。

      学生经常说:老师,我一定要好好学习,将来要去天津找你。当连上两节课时,学生会问,老师您的水杯在哪,我去帮您拿。天气转凉时,学生会贴心地说,老师,这边天气干燥寒冷,您要多喝水,注意保暖……教与学是相互的,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,唯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一部分,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,用真心上好每一堂课,用爱心滋润每一颗心灵。支教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,学生们说:“老师,我们想听您的课,但是你要回天津了。我们寒假可以上网课吗?”有一个学生因为生病到和田住院,临走前和支教队员梁爽告别:“老师,我会好好治疗,想早点好起来回学校参加最后一节数学课。”

结果:志同道合,队友家人一起同行

      “奔赴新疆,只为更美的遇见”,这一路,我们遇见了志同道合的队友,说是队友更像是家人,“在这座陌生的城,还好有这几个熟悉的人。”同吃同住同行的百天里,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,回头看有一路的故事,低头有互相搀扶坚定的步伐,抬头看有清晰的远方。

     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,“青春因磨砺而出彩,人生因奋斗而升华。”只有拼搏过、付出过,每一滴流下的汗水都会化成回忆的甘甜。支教时光有汗水有欢笑,有疲惫也有满足,更有成长和收获。民丰支教队怀抱着一颗希望的种子,用青春的心热情浇灌。这段时光将是我们人生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,那些刻骨铭心的温暖,就像尼雅河畔河流中的鹅卵石,光滑而细腻,放在心里,亦是最美。(赴新疆实习支教团民丰分队供稿 供稿人 :张风玲 )

关闭窗口

联系我们: 邮箱 dwtzb@tute.edu.cn   电话 28700070